2022年以来,包括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委,都对今年碳中和重点任务作出指示。
其中,2022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就将“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作为重点任务,并提出了“重点推动燃气轮机、核电、可再生能源、油气、储能、氢能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力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取得突破”等具体目标。
科技部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也提到,要重点抓好“实施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工作。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则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绿色金融工作的整体协调、有序推进。
可以看到,科学有序推进“双碳”目标落实已成为共识,也是各个领域2022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值得关注的是,在推动碳中和目标落实的多项举措中,金融市场工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以下称《报告》),预计在“十四五”期间,除发电行业外,我国碳市场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七个重点能耗行业。
预计完成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配额总量有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报告》预计,按照目前的碳价水平,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有望达到1000亿元。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被认为是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最为核心的政策工具之一,随着碳市场的启动,碳排放权也在逐步成为各类经济活动的硬通货。“碳中和”这一大工程,通过碳排放权这个标的物,将影响到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除了上述八个高能耗高排放行业企业之外,有着数字化、线上化等“绿色”标签的信息科技企业,在碳中和、碳减排行动中,也是个关键角色。
相关数据显示,科技企业在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比在逐步提升。据《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报告,随着全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2007年的1%-1.6%,增长到2040年的14%以上。
ICT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也受到国际层面的重视。国际电信联盟(ITU)就在2020年发布了一套新的标准,建议ICT行业在2030年前将排放量减少45%。
全球范围内,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代表的ICT产业企业也在积极响应碳减排政策,截至目前,国外科技头部企业如微软、谷歌、苹果、亚马逊等,都已经在践行碳中和,并提出企业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时间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uekeji.com/kuaixun/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