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旧改老建筑遭博主擅闯打卡,引发社会关注与反思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许多老建筑被列入旧改范围,这些承载着上海历史文化的老建筑,在面临拆除的同时,也成为了众多游客和博主们关注的焦点,近期却有一批博主擅自闯入部分旧改老建筑进行打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反思。
据了解,这些擅自闯入的博主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网红打卡地”,不顾老建筑的保护规定,随意进入禁止入内的区域拍照留念,他们的行为不仅对老建筑的保护工作造成了严重干扰,还可能对老建筑的安全带来隐患。
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保护措施等都有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老建筑的保护意识有待提高,一些居民和游客对老建筑的保护意识不足,认为老建筑拆除后,可以建设更加现代化的建筑,提高居住环境,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建筑的保护工作。
保护措施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所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导致老建筑的保护工作难以落实。
针对博主擅自闯入旧改老建筑打卡的现象,有关部门表示将采取以下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老建筑保护的认识,通过举办讲座、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老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擅自闯入老建筑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擅自闯入老建筑的行为,依法予以处罚,切实维护老建筑的保护秩序。
-
加强现场管理,设立警示标志,提醒游客和博主们遵守相关规定,对于禁止入内的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游客和博主们能够自觉遵守规定。
-
加强与社交媒体平台的合作,对擅自闯入老建筑进行打卡的行为进行曝光,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旧改老建筑的保护工作,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旧改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建筑的保护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
加强资金投入,确保老建筑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政府应加大对老建筑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老建筑得到有效保护。
-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创新保护模式,学习借鉴国外在老建筑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创新保护模式。
-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老建筑保护水平,加强老建筑保护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老建筑保护的整体水平。
上海部分旧改老建筑遭博主擅闯打卡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确保老建筑得到有效保护,让这些承载着上海历史文化的老建筑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