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严打走私行为,查获36件濒危动物制品,彰显法治精神
我国海关在执行入境检查任务时,成功查获一起走私濒危动物制品案件,共查获36件濒危动物制品,其中包括犀牛角、象牙、玳瑁制品等,此次行动再次彰显了我国海关在打击走私、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强大执行力。
据了解,这批走私入境的濒危动物制品是通过非法渠道从国外运输至我国的,海关工作人员在仔细检查入境货物时,发现这些制品均未携带合法的进出口证明,且涉嫌违反了我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相关规定,经过初步鉴定,这些制品均为濒危物种,其中不乏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物种。
在查获这些制品后,海关立即启动了案件调查程序,并对涉嫌走私的犯罪嫌疑人进行了控制,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涉嫌通过非法途径从国外购买这些濒危动物制品,并企图在我国境内进行非法交易,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相关部门已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此次海关查获的36件走私入境濒危动物制品,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涉及多个濒危物种,其背后暴露出的走私活动具有严重的非法性和破坏性,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保护濒危物种、打击走私行为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国家战略,不断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海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始终坚守打击走私、维护国门安全的职责,对各类走私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此次查获的走私案件,正是海关在履行职责、打击走私过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及时发现并查获了这批非法入境的濒危动物制品,这一行动不仅有力地震慑了走私分子,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保护濒危物种方面的坚定决心。
为了更好地打击走私、保护濒危物种,我国海关采取了以下措施:
-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走私、非法买卖濒危物种违法性的认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打击走私的良好氛围。
-
强化入境检查,对重点区域、重点渠道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
-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走私犯罪活动。
-
严格执法,对查获的走私案件依法进行处理,确保法律震慑力的发挥。
海关查获36件走私入境濒危动物制品,不仅是对走私分子的有力打击,更是对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有力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海关将继续秉承法治精神,严厉打击走私行为,为建设美丽中国、保护地球家园作出更大贡献,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保护濒危物种,共同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